中式茶馆的起源,竟然这么早!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中式茶馆的起源,竟然这么早!

茶,是一种有品位的日常饮品,亦是一种古老的生活艺术。中式茶馆,在某种程度上,代表了中国人对喝茶环境的一种情结。

那么,关于中式茶馆的起源与发展,你了解多少呢?

晋:萌芽期

茶馆最早的雏形是茶摊,中国最早的茶摊出现在晋代。据《广陵耆老传》中记载:“晋元帝时有老姥,每日独提一器茗,往市鬻之,市人竞买。”

可见当时已有人将茶水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买卖了。不过这还属于流动摊贩,不能称之为“茶馆”。此时茶摊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为人解渴而已。

唐:发展期

唐玄宗开元年间,出现了升级版的茶馆雏形。

在《封氏闻见记》卷六“饮茶”记载:“开元中,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,大兴禅教。学禅,务于不寐,又不夕食,皆许其饮茶。人自怀夹,到处煮饮,从此转相仿效,遂成风俗。自邹、齐、沧、棣,渐至京邑城市,多开店铺,煎茶卖之。不问道俗,投钱取饮。”

这种在乡镇、集市、道边“煎茶卖之”的店铺,当是茶馆的雏形。

大唐中期国家政治稳定,社会经济空前繁荣,加之陆羽《茶经》的问世,使得“天下益知饮茶矣”,因而茶馆不仅在产茶的江南地区迅速普及,也流传到了北方城市。此时,茶馆除予人解渴外,还兼有予人休息、供人进食的功能。

宋:兴盛期

至宋代,便进入了中国茶馆的兴盛时期。宋时茶馆多称茶肆,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,如供人们喝茶聊天、品尝小吃、谈生意、做买卖,进行各种演艺活动、行业聚会等。

自京城至各州县,到处设有茶坊。北宋建都汴梁后,城内的几条繁华街巷都设有茶坊。宋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中的汴梁城就有茶坊饮茶的画面。

孟元老的《东京梦华录》中的记载则更让人感受到当时茶肆的兴盛:“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,茶坊每五更点灯,博易买卖衣服图画、花环领抹之类,至晚即散,谓之鬼市子……归曹门街,北山于茶坊内,有仙洞、仙桥,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。”

宋代形成了文人的风雅、皇室的奢华、民间的质朴、寺院的清淡,这个时候的茶室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社会功能。

明清:普及期

到明清时,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品茶之风更盛,茶馆也已经发展到一个鼎盛阶段,茶馆业得到了大发展,形式愈益多样,茶馆功能也愈加丰富。

明朝出现私家园林,有的设有私家茶寮;茶馆一词也开始出现。张岱所著《陶庵梦忆·露兄》写道:“崇祯癸酉,有好事者,开茶馆”。

清代茶馆发展成为大众娱乐场所。京师茶馆,有清茶馆、大茶馆、书茶馆、酒茶馆和园林茶馆等几种。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书茶馆。客人一面饮茶一面欣赏说书先生说演的《三国》、《东周列国》、《罗通》、《包公》。后来还有相声、梆子等。

如今,中式茶馆愈来愈注重整体文化氛围,以及茶客的品饮与社交体验,堪称是繁华都市间,一方难得的休闲空间。